瘋狂擴張后遺症 信用卡餘額代償醞釀風險

近兩年瘋狂擴張的信用卡業務,埋藏的風險都在細節中。

3月18日,央行公布2018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显示,截至2018年末,全國人均持有銀行卡5.46張,同比增長12.91%。其中,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0.49張,同比增長16.11%。同時,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788.61億元,占信用卡應償信貸餘額的1.16%,佔比較2017年末下降0.11個百分點,較2018年三季度末下降0.18個百分點。

2018年3季度,國內信用卡發卡量達6.59億張,較2015年一季度增長43%,人均持卡張數從2015年一季度的0.31張上升至0.47張。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各家銀行在第四季對於信用卡的發行進行了急剎車,銀行信用卡風控部門多採用封卡降額等手段來控制風險。

儘管與發達國家相比,人均持卡張數依然偏低,但一線城市北京、上海的人均持卡量早在2010年就超過一張了。經過近八年的開疆拓土跑馬圈地,北上廣深這類一線城市的人均持卡量或已接近1.5張。

其實,中國消費金融互聯網金融發展很快,例如京東白條、螞蟻金服旗下的花唄借唄、眾多的現金貸分期公司等等,中國類信用卡業務已經跟西方發達市場旗鼓相當,可以這樣說,中國的信用卡市場容量可能已經飽和,信用卡發卡量、滲透率和消費額度已經見頂。

去年四季度各家銀行實施封卡降額等手段控制風險,主要是因為多頭共債引發的風險暴露,但其實,中國信用卡業務經過過去兩年的瘋狂擴張之後,今後將會遇到的風險是可能將是信用卡代償業務。

近兩年信用卡發卡量激增,各家跑馬圈地佔領市場,在客戶資信的甄選方面自然就會出現審查不嚴、授信條件放寬的情況。這兩年又是中國宏觀經濟下行周期,個人的償債能力其實是下降的,信用卡壞賬增加在所難免,不過從目前的數據看信用卡壞賬的比例和增速都是相對較低,原因是時間周期較短,另一個值得重視的原因是很多壞賬可能都被互聯網信用卡代償業務給掩蓋起來了。

目前國內信用卡代償產品五花八門,包括51信用卡的人品貸、小贏科技旗下小贏卡貸、維信金科旗下的維信卡卡貸、小花錢包、小黑魚、騰訊旗下的微樂分、分眾傳媒旗下的還唄等等,一大批信用卡代償公司崛起,其中一些公司已經在美國或者香港上市。

由於我國消費金融剛剛發展,信用卡業務普遍認為還在發展初期尚不成熟,由此推及信用卡分期代償業務還具有很大的市場空間。所謂信用卡餘額代償,是指信用卡持卡人償還發卡銀行的信用卡賬單時,通過在第三方機構申請較低利率貸款的方式一次結清信用卡賬單,再分期還款給金融機構,開展信用卡代償的第三方機構主要包括互聯網金融平台和商業銀行。

從貸款利率上看,2015年以前,信用卡代償的利率普遍低於信用卡分期利率(18.25%),此後隨着運營成本和資金成本的提高,信用卡餘額代償平台的利率開始上漲。

根據公開資料,維信金科招股說明書显示,2015、2016、2017三年,維信金科信貸產品的貸款平均實際年利率為41.0%、38.0%、39.6%,均超過36%。小贏科技招股書显示,旗下信用卡代償產品“小贏卡貸”,在2017年12月在中國消費金融行業頒布新規定之前,某些貸款的年化費率超過了36%(2017年達到45%),而且還提前從貸款本金中扣除了促成的某些貸款的服務費。

2018年隨着消費金融監管新規的落地,信用卡代償業務的年化利率有所下降,但實際年化利率普遍高於銀行信用卡分期年化利率18.25%,有些平台由於收取各種形式的手續費等等,比如有部分平台收取每月0.1%-0.8%服務費和2%-3%手續費,最終利率高的嚇人,有人計算某平台的實際年化利率超過100%。

信用卡餘額代償平台為什麼會有這麼高的利率,主要是由於他們的資金成本較高,運營成本過高,資本對盈利的要求過高,想要贏利,必須收取較高的利率。主流信用卡代償平台的資金來源包括銀行、信託、消費金融公司、網貸平台、股東資金、自有資金等,其中股東資金是代償平台最主要的資金來源。除了股東資金和自有資金之外,其他的資金成本都要遠遠高於商業銀行。

在國外,信用卡餘額代償的商業模式主要是代償機構給的利率要低於商業銀行透支利息,但是在我國,信用卡代償利息更高,為什麼還有人去借錢呢?顯然這裏就存在一個逆向選擇的問題,借貸人明明還不起借款還去借貸,事實上就是根本沒想着還貸,因為在目前的監管環境下,信用卡餘額代償平台只能通過暴力催收,這就形成了一定的風險。

而且這種模式與美國信用卡公司capital one篩選優質客戶,去除劣質客戶的模式正好相反,其實最終留下的是信用卡劣質用戶,其開展的業務是次級信貸。

其實,信用卡餘額代償業務甚至整個信用卡行業未來還將經受更大的風險,信用卡業務的迅猛發展往往在經濟起飛到一定階段,經濟開始下行,企業對信貸的需求減弱,尤其是中小企業信貸業務風險爆發,銀行的風險偏好降低之時,而這個時候又伴隨着央行的貨幣政策急速寬鬆,利率一降再降,利率持續偏低,於是向個人進行的消費金融開始迅猛擴張,信用卡就成為銀行業務擴張的主要領地,這一點跟中國目前信用卡擴紮根的市場背景如出一轍。

上世紀末期的我國台灣地區也經歷過這樣的信用卡狂潮,由於各家銀行競爭激烈,最終醞釀了極大的風險,風險的原因就是過度競爭。一是通過降低利率吸引客戶,導致收益無法覆蓋風險;二是過度降低風控標準,導致風險大到高收益也無法覆蓋。降低利率的一個表現就是餘額代償業務,這一業務就是當信用卡客戶免息期過後需要支付利息時,可以將高利率的信用卡貸款置換為低利率的代償貸款,然後分期償還代償貸款。

而中國目前的情況則是,代償平台通過跟銀行合作,銀行把高利率的資產賣給代償平台,事實上把風險轉嫁給了代償平台,代償平台發現利率過低不能覆蓋風險,於是通過各種收費變相提高利率去覆蓋風險,但是風險並沒有消失,而是轉移給了消費者,消費者不能償還時,風險就轉移給了全社會。

網站內容來源http://www.dsb.cn/

【借錢借款相關精選資訊】

不敢跟親朋好友開口借錢嗎? 不必擔心!

大同當鋪可以免留車借錢,快速撥款,讓你資金周轉無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