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分兩型卻同源!醫師警告:忽略這關鍵風險恐致命

腦中風一直是台灣十大死因之一,每年奪走上萬條寶貴生命。醫學上將腦中風分為缺血性與出血性兩大類型,看似截然不同的病理表現,最新研究卻發現它們竟有著驚人的共同源頭。

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任陳昌明指出,高達8成的腦中風病例都與血管病變有關。長期高血壓會使血管內皮受損,就像年久失修的水管,可能突然阻塞造成缺血性中風,也可能破裂導致出血性中風。

國衛院最新統計顯示,台灣40歲以上民眾每5人就有1人處於腦中風高風險狀態。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三高患者發生腦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的3倍以上。這些危險因子就像隱形殺手,悄悄侵蝕著我們的腦血管健康。

台大醫院神經外科權威李明哲教授強調,預防勝於治療這句話用在腦中風特別貼切。透過定期量測血壓、控制血糖與膽固醇,就能有效降低近7成的腦中風風險。現代人工作壓力大,更應該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近年來,年輕型腦中風案例有增加趨勢。30多歲的工程師王先生分享,發病前完全沒有徵兆,某天加班時突然半身癱瘓。醫師診斷是長期熬夜加上抽菸導致血管提早老化。這個案例提醒我們,預防腦中風沒有年齡之分。

台灣腦中風學會推出「腦中風風險評估量表」,民眾可透過簡單的10項指標自我檢測。若發現有3項以上危險因子,建議立即就醫檢查。早期發現血管病變,就能及時介入治療。

營養師林美惠建議,日常飲食可多攝取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魚類,以及各色新鮮蔬果。這些天然食物中的抗氧化成分,能幫助維護血管彈性。同時要減少高鹽、高糖及油炸食品的攝取。

適度運動被證實是預防腦中風的有效方法。每周3次、每次30分鐘的快走,就能顯著改善血液循環。重要的是選擇適合自己體能的運動方式,並持之以恆。

腦中風的黃金治療時間是發病後3小時內。若發現臉部不對稱、單側肢體無力或言語不清等症狀,務必立即撥打119送醫。每延誤1分鐘,腦細胞就死亡190萬個。

隨著醫療進步,現在已有更多元的治療選擇。從傳統的藥物治療到新型的血管內手術,都能根據患者狀況提供個人化醫療方案。關鍵是要把握治療時機,才能將後遺症降到最低。

【其他文章推薦】
板橋牙齒矯正費用多少?
板橋根管治療推薦
請推薦
板橋根管治療專科牙醫診所
門牙缺損過大建議做
門牙樹脂牙套
小孩蛀牙為什麼裝不鏽鋼牙套?
板橋牙周病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