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2年篩檢一次,大腸癌風險大降29%!專家揭關鍵保護力

大腸癌是台灣十大癌症發生率之首,但你知道嗎?只要每2年定期篩檢,就能降低29%的死亡風險!最新研究顯示,定期篩檢不僅能早期發現病變,更能大幅提升治癒率。

國健署統計資料指出,50至74歲民眾每2年接受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可有效發現早期大腸癌。醫師強調,大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等到出現血便、腹痛時往往已是中晚期。定期篩檢才是最好的預防之道。

台北榮總腸胃科主任表示:『大腸癌從息肉發展到癌症通常需要10-15年,這段期間透過篩檢發現並切除息肉,就能阻斷癌變過程。』研究證實,定期篩檢族群的大腸癌死亡率明顯低於未篩檢族群。

目前政府補助50-74歲民眾每2年一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若檢查結果呈陽性,會進一步安排大腸鏡檢查。醫師提醒,有家族史或高風險族群更應提高警覺,必要時可考慮直接做大腸鏡檢查。

除了定期篩檢,維持健康生活型態也很重要。建議多攝取高纖蔬果、減少紅肉與加工食品攝取、保持規律運動,都能有效降低大腸癌風險。戒菸限酒更是不可或缺的防癌關鍵。

台灣癌症基金會呼籲,防疫期間也不要忽略癌症篩檢。許多醫療院所都做好完善防疫措施,民眾可安心前往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大腸癌的治癒率可達90%以上。

專家強調,癌症篩檢不是老年人的專利。近年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40歲以上就該開始注意腸道健康。若有排便習慣改變、不明原因貧血等症狀,應及早就醫檢查。

【其他文章推薦】
解析腎臟功能告訴你為什麼要洗腎
過敏原檢測 – 你的營養,可能是孩子的毒藥!
鼻子過敏檢測可以檢測出什麼嗎?
慢性食物過敏檢測見的過敏食物有那些
過敏一定得吃藥嗎?我想做
過敏檢測要去哪裡檢查?
覺得牙齒怪怪的,有輕手的
牙齒診療醫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