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中長輩開始出現走路姿勢改變的情況,許多人會認為只是年紀大了行動不便。但最新醫學研究指出,步態異常可能是失智症最早的預警信號之一,甚至比記憶力衰退更早出現。
台灣失智症協會研究顯示,約有30%的失智患者在確診前5-10年就會出現步態變化。這些變化包括步伐變小、行走速度減慢、身體搖晃不穩等。神經科醫師解釋,這是因為大腦控制運動的區域比記憶區域更早受到影響。
步態分析已成為失智症早期篩檢的重要工具。台北榮總醫院神經內科團隊開發的評估系統,能透過簡單的行走測試發現潛在風險。醫師建議,若發現長輩走路姿勢明顯改變,應及早就醫檢查。
預防勝於治療,維持規律運動習慣能有效延緩認知功能衰退。台灣大學公衛學院研究指出,每週3次、每次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可降低40%的失智風險。太極、健走等運動特別適合年長者。
飲食也是關鍵因素。地中海飲食模式被證實能保護大腦健康,建議多攝取深海魚、橄欖油、堅果等食物。同時要控制血壓、血糖,這些都是影響認知功能的重要指標。
社會互動同樣不可忽視。參加社區活動、與親友保持聯繫,都能刺激大腦功能。台灣已有多個縣市設立失智友善社區,提供長輩社交與認知訓練機會。
早期發現、早期介入是對抗失智症的最佳策略。若發現家中長輩有步態異常,不要輕忽,建議盡快安排專業評估。目前台灣各大醫院都有提供記憶門診服務,民眾可多加利用。
【其他文章推薦】
把握兒童牙齒矯正6-12歲成長期
專業板橋植牙醫師推薦
兒童牙齒根管治療不用怕!看牙醫有小撇步
過40歲拉警報?何時該看「不孕症」門診?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相關資料
板橋牙周病治療診所比較專業的醫生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