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動作變慢不是老化!專家警告:這可能是失智症的前兆

當我們發現家中長輩動作變得遲緩時,多數人第一反應是「年紀大了,自然會這樣」。但醫學研究顯示,動作變慢可能比記憶衰退更早出現,成為認知功能障礙的重要警訊。

台北榮總神經內科醫師指出,大腦控制動作的區域與認知功能密切相關。當這些區域開始退化,患者會先出現動作遲緩、步態不穩等症狀,記憶力問題反而在後期才顯現。這種現象在路易氏體失智症和帕金森氏症患者身上尤其明顯。

臨床觀察發現,許多家屬直到長輩出現明顯記憶障礙才就醫,此時病情往往已進入中期。若能及早發現動作變化,就能爭取更多治療黃金時間。醫師建議,當長輩出現以下徵兆時應提高警覺:扣鈕釦變困難、寫字變小、從椅子起身變慢、走路步距縮短等。

台灣失智症協會提出「動作觀察三要點」:比較長輩一年前後的動作變化、注意精細動作的流暢度、觀察日常活動的完成時間。這些細微變化可能預示著大腦正在發生的病變。

預防勝於治療是不變的法則。研究證實,規律運動能有效延緩認知退化,特別是結合有氧運動和協調性訓練的活動。營養師也推薦地中海飲食,其富含的抗氧化物質能保護神經細胞。

社會支持系統同樣重要。許多長輩因為害怕被貼標籤而隱藏症狀,錯失早期介入機會。家人應營造開放對話環境,讓長輩願意主動討論身體變化。政府提供的認知功能篩檢服務,也是早期發現的重要資源。

動作變慢背後可能隱藏著複雜的神經病變。與其獨自擔心,不如陪同長輩尋求專業評估。早期診斷不僅能延緩病情進展,更能維持更好的生活品質。別讓「正常老化」的迷思,成為延誤就醫的藉口。

【其他文章推薦】

把握兒童牙齒矯正6-12歲成長期
專業
板橋植牙醫師推薦
兒童牙齒根管治療不用怕!看牙醫有小撇步
過40歲拉警報?何時該看「
不孕症」門診?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相關資料
板橋牙周病治療診所比較專業的醫生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