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不是老人專利!這6大高危族群年輕人也中招

骨質疏鬆常被誤解為銀髮族專屬疾病,事實上現代生活型態已讓年輕族群暴露在風險中。辦公室久坐族、健身過度者都可能成為骨質流失的高危險群,最新研究顯示台灣30-39歲女性已有15%出現骨密度不足現象。

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會直接抑製造骨細胞活性,研究指出連續使用類固醇超過3個月,骨折風險激增3-5倍。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的新陳代謝速率過快,會加速鈣質流失,這類患者發生脊椎骨折的機率是一般人的7倍。

更年期後女性因雌激素驟減,每年骨質流失率可達3-5%。每日咖啡因攝取超過300毫克(約2杯大杯美式)會妨礙鈣質吸收,有抽菸習慣者的小樑骨流失速度比常人快1.5-2倍。

長期嚴格節食的健身愛好者可能陷入營養失衡危機,缺乏維生素D與蛋白質的飲食模式,反而會削弱骨骼強度。最新骨密度檢測技術QCT能早期發現骨質異常,建議高風險族群每2年進行追蹤。

負重運動能刺激骨骼重塑,每週3次、每次30分鐘的快走或爬樓梯即可見效。芝麻、小魚乾等食材含豐富鈣質,搭配維生素C食物可提升吸收率達60%。夜間11點至凌晨3點是骨骼修復黃金期,充足睡眠有助維持骨密度。

台灣健保已將骨鬆藥物給付條件放寬,中高風險患者可善用醫療資源。骨質疏鬆防治要從年輕開始,建立正確補鈣觀念與運動習慣,才能打造堅固的骨骼銀行。

【其他文章推薦】
什麼是呼吸照護病房? 當病人無法自主呼吸,需要依靠氧氣
愛滋檢測 – 提供全套檢查,絕對匿名保障隱私
如何做
愛滋篩檢
梅毒篩檢"梅毒篩檢所"可匿名..?
關於
性病檢查你應該知道的9件事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一張表讓你看懂
癌症檢測性病篩檢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