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燕勤86歲還堅持出診――“因為病人和學生需要我”

 

人物小傳

鄒燕勤,第三屆國醫大師。初為教師,后隨父學醫,在中醫腎病專業領域承上啟下、創新發展,系統創立了鄒氏中醫腎病學術體系。

如今,鄒燕勤年過八旬,仍堅持出診和教學。對待病人,她輕聲慢語、耐心細緻,既掌握病患信息,又寬慰病人情緒,有時還做醫療知識的科普;對待學生,她傾囊相授、毫無保留。她不但堅持學習,把握前沿,還注重因材施教,幾十年來培養出兩代學科帶頭人。

在江蘇省中醫院的名醫堂里,86歲的國醫大師鄒燕勤總是柔聲細語、氣定神閑,好像輕描淡寫間便對病症有了應對之策,看似簡單柔和的方子卻帶來意料之外的變化。 

薄荷、白菊、枸杞、玫瑰、三七花,在面前的茶杯中浮浮沉沉,各自綻放;診室外的小陽台上,種植着她精心挑選的薄荷、藿香等植物,在夏日氣息中搖曳着生機。

從小熏染

傳承父業做中醫

在鄒燕勤的故鄉無錫,水鄉岸邊、房前屋后,隨處可見綠色植物。半個多世紀之前,鄒燕勤真正意義上的學術生涯,也是從這些她所喜愛的植物開始的。

1953年,她以優異成績從高中畢業,被保送至江蘇師範學院生物系(後院系調整至南京師範學院生物系)學習,畢業后留校任植物學助教,如願成為一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1962年,國家為保障名老中醫的學術傳承,在名老中醫的子女中挑選繼承人。專業相近、聰明好學的鄒燕勤成了最佳選擇。這一年,她被調入南京中醫學院中藥系,擔任藥用植物學教學工作,同時隨父臨床,同年9月參加6年制醫療系本科的學習。

鄒燕勤的父親鄒雲翔,1955年出版我國第一部腎病專著《中醫腎病療法》,曾任江蘇省中醫院院長,是我國現代中醫腎病學的創始人,被稱為“腎病宗師”。

從小對父親診治耳濡目染,並且愛讀古文經典的她,熏染出學習中醫的興趣。“我在進行系統理論學習的同時,就開始跟着父親抄方、出診。所學的生物和中醫兩門學科知識,讓我面對疾病時,不僅可以用中醫思維去思考疾病的診治,還能從生物學角度更好地理解和認識疾病。”鄒燕勤說。

1968年,35歲的鄒燕勤畢業后,在江蘇省中醫院內科一干就是50多年,在中醫腎病專業領域被認為是“承上啟下的集大成者”,於傳承發揚基礎上不斷創新發展。其所著《鄒雲翔實用中醫腎病學》一書,全面總結了起源於鄒雲翔、發展於鄒燕勤的治腎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系統創立了鄒氏中醫腎病學術體系。

1986年,她在全國中醫腎病學術會議上首次從“正虛邪實”框架下提出慢性腎炎、慢性腎衰兩个中醫辨證分型新標準,得到業界高度認可,成為當時全國行業標準,並被原國家衛生部、國家葯監局收錄於《中藥新葯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為使中醫理論結出豐碩成果,她十分重視科技成果轉化。上世紀80年代,她與同事們研製成“鄒雲翔腎系疾病診療與教學經驗應用軟件”,首開此類課題研究的先河。數十年來,又根據新葯研究及臨床應用的需要,研製出保腎片、健腎片等多種治療腎系疾病的藥物。已開發成功的參烏益腎片治療腎衰、黃蛭益腎膠治療腎炎,均獲國家新葯證書。

治病救人

問診常存一片心

作為第三屆國醫大師,年過八旬的鄒燕勤仍堅持每周4次門診、診治近百人。雖然進出診室的患者絡繹不絕,卻都保持着安靜舒緩。不僅她本人講話輕聲慢語,患者們也不高聲喧嘩,誰的電話鈴聲響起便會抱歉地掛掉。

門推開了,進來一位70歲左右、愁眉不展的大娘。

鄒燕勤用點頭微笑來迎接她,讓對方放鬆不少。大娘掏出已經預診的病歷,輕聲地說起對病情的疑惑。鄒燕勤接過病歷耐心地講解,大娘焦慮的心情得到了放鬆,談過病情后又聊到最近時常大腿抽筋、因貪吃了老鴨湯感到脾胃不調,怎麼辦?鄒老一邊仔細聽一邊拿筆記錄,然後輕拍了拍大娘的肩膀,咧開嘴笑道:“我都給你調理,都給你開藥,放心吧。”大娘一聽也輕聲笑了出來。

“沒想到醫生會給我們講這麼多,甚至還解釋了一些醫學知識。我們聽了覺得很踏實,也安心多啦。”大娘的女兒對鄒燕勤表示感謝。

在鄒老看來,與病人交談也是看病的一部分,哪怕短短几句話,也能對治病起到重要作用。

一方面,通過聊天溝通、答疑解惑能夠安慰病人的情緒、放鬆患者的神經,一些慕名而來的患者,甚至半開玩笑地說:“看到鄒大師第一眼,病情就好了一半。”

另一方面,中醫講究系統性、整體性治療,看起來是拉家常,實際上掌握了病患的飲食、睡眠、兩便等信息,也好對症下藥。此外,在病情的講解問答中,藉助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語言,給患者科普了養生知識、樹立起健康的生活習慣。

從早上8點到中午12點,鄒老看了17名患者,幾乎沒有時間喝水、上洗手間。但就算再忙碌、再疲勞,她也總是帶着溫和的微笑、淡定的表情,給人鼓勵、教人樂觀,告訴患者自己會與他們一起攜手攻克腎病難題。對於初診的患者,她總是問得格外耐心仔細,面對複診的病人則就像老友見面一樣親切隨和。

早已經過了正午時分,還有一名西安來的患者正在等候,他在電視新聞中看到鄒大師的故事後專門前來。這位小伙由於患有多個難治病症而不時唉聲嘆氣,鄒老一下子看出了小伙的心結,開解他:目前腎功能還是可以的,只要重視和注意,基本不會影響以後的生活和工作,不要緊張和害怕。

在正常診治完后,時間已過了12點半,家裡的阿姨已經來接她了,但鄒燕勤並沒有忙着離開。她拉着小伙又叮囑了一席話,勸他即便工作壓力再大也不要抽煙喝酒,盡量少熬夜,海鮮和“發”的東西不要吃,離得遠就一個月來看一次,每次開一個月的中藥回去……關切之情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

傳道解惑

傾囊相授不藏私

“在我這個年紀為何還堅持門診?因為病人和學生需要我,中醫事業的傳承也需要我。”鄒老說得很坦誠。這間不大的診室,既是鄒燕勤的看診場所,也是她給弟子們現場教學的課堂。

每當有患者進來,這些弟子們明確分工,有的先詢問基本的身體情況,有的記錄下口述藥方,有的進行電腦錄入,更多的則是抄寫筆記、拍攝藥方。遇到複雜病例,鄒燕勤便轉過頭給大家提問、講解,互相交流一下心得。如果出診結束得早,還會就當天案例再討論一會兒。

“鄒老對大家都是傾囊相授、毫無保留的。跟隨老師臨證抄方,對我來說是鍛煉和學習的過程,一點也不覺得辛苦瑣碎,反而常常能在看病思路、辨證用藥上有新的收穫。”鄒燕勤國醫大師工作室副主任、江蘇省中醫院腎內科主任醫師易嵐說,鄒老每天堅持收看新聞、學習文獻,把握前沿熱點,一定要自己吃透弄懂,才拿來與弟子們交流看法。中醫是系統性學科,如果遇到不太熟悉的領域,也會謙虛地向年輕後輩請教,她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學生能超過自己。

同為鄒燕勤弟子的省中醫院腎內科主任醫師仲昱認為,鄒燕勤在育人方面重視因材施教:“對於初學者,往往從基礎入手,開列書單,講解本門診療特色和優勢;對於有一定基礎的學生,要求他們多學多悟,在關鍵之處加以點撥;對於有較多臨床經驗的弟子們,則要求他們回到學問中去,學以致用。”

年復一年間,桃李遍天下。從上世紀80年代協助父親指導國內首批中醫腎病博士生開始,鄒燕勤培養了兩代學科帶頭人。她帶教學術繼承人、研究生、“優才”、博士后60餘人,不少人已成為權威專家、行業學會負責人、重點學科帶頭人。連續舉辦數十年的國家和省級腎病研修班,培養了幾百名骨幹力量,她也被評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優秀指導老師。

正逢初夏,診室窗台上的藿香長得正盛。“大家拿去泡着喝,既能祛暑濕,又能健脾刮舌苔。這些小小的植物,對身體有很大好處。”柔柔和和,鄒老又開始用拉家常的方式招呼起患者們。

《 人民日報 》( 2019年06月21日 14 版)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再生能源資訊網http://health.people.com.cn/,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笑起來總是露齦笑的原因

※紫錐菊提取物中咖啡酸衍生物含量為多少?

※斷醣飲食┇改變吃法就能瘦!台北中醫減肥

※想請問桃園中醫診所擅於皮膚問題治療~

台中牙周治療能不能根治? 看看醫生怎麼說!

頭型矯正大作戰,如何塑造一個漂亮的頭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