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回家后,還有哪些新期待

  “嫦娥”回家后,還有哪些新期待

  23個日日夜夜的等待后,嫦娥五號終於平安回家。這是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從月球採樣回來的國家,人類44年以來再次獲得月球樣品。

  這是一個結束,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最後一步完美收官;這是一個開始,中國不僅有了自己的月球樣品,而且驗證了再入返回等技術,為載人航天打基礎。

  與此同時,公眾的好奇也被推到頂點:月球樣品什麼樣?公眾能否看到?中國是否會與世界共享?“繞落回”之後,中國什麼時候開展載人登月?12月17日,國新辦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發布會,這些疑問有了解答。

  來自月球風暴洋,“嫦娥”帶回的月球樣品與美俄採集的不一樣

  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來自月球上一個名叫“風暴洋”的地方。為什麼選擇在此地挖“土”?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李春來介紹,選擇此地的一個原因是基於工程的可實現性,包括安全降落地形地貌方面的因素,還包括能源供給的光照條件、熱控條件、通信因素、測控因素。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考慮我們取回樣品和原地探測的科學價值因素。”李春來說,俄羅斯和美國在月球上的九個採樣點,都在月球緯度30度的範圍,嫦娥五號的採樣點選擇了緯度43度的風暴洋東北角的玄武岩區域,“這是全新的採樣區域,全新的樣品研究,對月球表面的風化作用、火山作用和區域地質背景、區域地質演化方面應該能作出很多科研貢獻。”

  除了用於科學研究,月球樣品還會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

  這些來自月球風暴洋的樣品如此珍貴,將會放在哪裡?

  據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艷華介紹,位於北京的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是月球樣品的主要存儲地點。此外,作為一種容災備份,還有一部分樣品將儲存在湖南韶山。

  很多人很好奇月球樣品是什麼樣,未來有沒有機會一睹其風采?有!

  吳艷華介紹,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將用於三類用途:第一類,為了進行科學研究,這是最主要的目的;第二類,為了能早一點與公眾見面,有一部分樣品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進行科普教育;第三類,依據國際合作的公約和多邊雙邊的合作協議,我們將發布月球樣品和數據管理辦法,與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共享,也有一部分按照國際慣例,可能作為國禮相送。

  當然,絕大部分樣品會用於科學研究。“我們會在實驗室進行長期的、系統的對月球樣品的研究工作,包括它的結構構造、物理特性、化學成分、同位素組成、礦物特點和地質演化方面,希望能夠深化我們對月球的起源、演化方面的認識。”李春來說。

  月球樣品是人類共同的財富,中國願意跟國際同行開展合作

  月球樣品得之不易,中國會不會與其他國家共同分享?

  “月球樣品是我們人類共同的財富,我們願意以平等互利、互惠互利的方式跟國際同行開展合作。”國家航天局新聞發言人許洪亮明確表示。

  洪亮明透露,近一段時期以來,國際同行對嫦娥五號都非常關注,紛紛給中國國家航天局、中國政府、其他機構發來賀電,提出了需要共同開展研究的意願。“我們也非常歡迎。”他說,中國國家航天局與40多個國家簽訂了140多份合作協議,並且深度參與了18個國際組織的相關工作。

  為了做好月球樣品的管理工作和數據共享工作,國家航天局將專門印發月球樣品的管理辦法和後續管理政策。“後續我們會跟國內的有關科技部門,共同向國際同行發出徵集月球樣品分析的相關方案,同時也會組織國內外科學家,對方案進行遴選,開展一些成果的共享,共同研究。”洪亮明說。

  先建地球軌道空間站,再規劃論證載人登月

  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地球,讓人們對載人登月充滿了遐想。

  “嫦娥五號目前開展的月面起飛、軌道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都是未來載人返回的必要技術。這些技術通過驗證,也是為未來載人登月打基礎。”吳艷華說。

  那麼,中國是否已經有了明確的載人登月計劃?

  “按照目前中國政府初步意向,先搞關鍵技術攻關,等我們地球軌道的空間站建成,我們再規劃論證是不是要搞載人登月。”吳艷華說,未來有沒有載人登月的計劃,要先看近地軌道空間站建設情況。

  吳艷華表示,我們當前的任務是要完成地球軌道空間站的建設,爭取用兩年左右的時間開展建設。地球軌道空間站是“天上實驗室”,可以廣泛開展國際合作,“要把它用好,爭取有更大的價值”。

  儘管載人登月的計劃還沒有明確,但載人登月的目的卻很清晰。“我們搞載人登月,一定是服務於科研,服務於探索未知。”吳艷華說。

  除了載人登月,很多人還對太空旅遊充滿嚮往。未來中國能不能搞載人太空旅遊?

  “我個人認為,載人太空旅遊從技術上是沒問題的,關鍵是耗費很昂貴,現階段還是要以服務於探測、服務於科學為首要。”吳艷華說。

  “繞、落、回”之後,是“勘、建、用”

  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下一步該怎麼走?未來的星際探測怎麼做?

  吳艷華給出了三個字的答案:“勘、建、用”。

  他解釋,“勘”就是勘察月球和其他星球的環境,包括空間環境、地質環境及我們人類關注的各種輻射等,這是我們探索的最主要目的;“建”就是要建設,形成一定的基礎設施能力,比如嫦娥四號的鵲橋衛星能夠提供持續不斷的月地測控通信能力;“用”主要是有關地外資源能不能供人類利用和開發,世界各國應該是圍繞這麼一個目的開展星際探測活動。

  吳艷華表示,以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為起點,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將接續實施。目前,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正在飛往火星的征程;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小行星探測、火星取樣返回、木星系探測等工程任務也將按計劃陸續實施。

  (本報記者 陳海波)

【編輯:張楷欣】 網站內容來源http://www.chinanews.com/【其他文章推薦】

清爽沐浴乳,洗完不再"滑滑"的,身體不殘留添加物

※想知道哪裡可以借租商業登記地址,幫你省下更多不必要的支出

※沙龍等級無矽靈洗髮精,回購率NO.1

佛具宗教文物600坪清幽寬敞的參購空間

板橋葬儀公司最新評鑑結果

屏東熱泵熱水器及太陽能熱水器哪一款適合安裝?

飾金買賣即時牌價-黃金資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