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資本介入社區生鮮團購 盯上“幾顆白菜”要幹嘛?

  互聯網盯上“幾棵白菜”要幹嘛?

  “限時秒殺,超低價。”——某社區團購小程序,打着廣告。

  “這樣不行,價格不能低於出廠價。”——某糧油供貨企業,緊急發文。

  這幾天,社區團購火了。先是多家互聯網巨頭斥巨資進軍社區團購領域;接着《人民日報》發表評論稱——“別只惦記着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然後幾家供貨企業宣布嚴控供貨價格。

  記者調查發現,由於互聯網巨頭的資本介入,並不新潮的社區團購生意,正在逐漸影響生鮮產品零售行業。

  體驗

  京城社區團購 尚無價格優勢

  “本團購標註當天的菜品均為當天現摘現拔,冬天寒冷,大家只需要在家等着即可,我們都會在下午4點到6點之間送貨上門。”打開微信小程序,這是一個社區團購活動的廣告語。

  社區團購本身並不新潮,是社區生鮮生意的一部分。此前曾以“新零售、生鮮電商、本地生活”等名字出現過。

  此次社區團購的熱潮,始於2020年初疫情。微信接龍、拼團買菜,今天下單,明天送貨上門,便是比較典型的社區團購模式。家住大興的安妮,曾多次發起社區團購接龍。但隨着疫情逐漸平穩,實體商超供應充足,拼團買菜的鄰居越來越少。安妮說,團購活動現在已經停止,“疫情期間大家有囤菜的需求,現在直接買就行了。”

  記者詢問了多個曾經發起過蔬菜社區團購的小區,其中多數的團購都已暫停。只有大興永興路附近的一個小區,每次拼團買菜還有約20人響應。這個小區的拼團鏈接里,可以清楚地看到蔬菜的價格。記者用其中大白菜、土豆、西紅柿的價格,與小區周邊的超市進行了對比,發現除了土豆略便宜外,其他兩種蔬菜價格比實體店貴一些。

  在亦庄宏德利遠菜市場和貴園南里小區附近商超,記者也記錄了這三種蔬菜的價格。最近被熱議的幾大社區團購APP均沒有在北京落地,但買菜APP早已在北京推廣開。於是,記者在三款買菜APP上查詢了相關蔬菜價格。經過這一粗略比對發現,無論是小範圍存在的社區拼團還是推廣力度很大的買菜APP,在這三種常見蔬菜的價格上,與傳統實體店相比,並無明顯優勢,有些甚至還略貴。

  市場

  僅靠水果蔬菜 菜店生意難做

  “什麼團購?沒聽說過。”丰台青塔附近,老楊正在一家小區門口擺攤賣菜。老楊說,他平時就賣自己的菜,不太注意新聞。“這幾天只是有些菜漲了一些,沒有特別大的變化。”

  附近另一處菜店,店主對社區團購也看得比較淡。店主認為,他這種體量的小店,沒辦法對抗大的平台和資本,因此也沒必要太過擔心。“有沒有團購,我都照樣賣,大不了不幹了唄。”

  他是在兩年前盤下了這家社區菜店,兩年以來,他也確實感受到了店裡客流的下降。“現在小區里老人少,租客多,在網上買菜的太多了。”為了讓小店能經營下去,店主只能額外進了鮮切面這樣的產品,彌補一些收益。

  貴園南里附近的一家菜站,起初也是只賣生鮮蔬菜,而且打着產地直銷的旗號。但隨着時間的推移,菜站里不只賣菜,還增添了酒水、零食等利潤相對較高的商品。“不賣這些不行,單純靠賣菜真的很難存活,除非提高菜價。”

  宏德利遠菜市場經營品類齊全,僅蔬菜就有約30個攤位。這裡有些蔬菜的價格比附近的菜站和超市略貴,但最吸引顧客的是這裏的規模和氛圍。

  “這裏東西多啊,而且也新鮮,能挑好的買。”劉大媽每天都到這裏來買菜,已經形成了習慣。菜市場的攤主小方還沒有感受到互聯網巨頭們的衝擊:“喜歡逛菜市場的,中老年人為主,每天都自己動手做飯。用手機買菜的一般是年輕人,偶爾做飯,這兩種不是一類人。”

  隱憂

  資本力量擾局 菜市初現混亂

  不過,供貨商們已經感受到了資本進入社區團購帶來的影響。12月12日,河北滄州市華海順達糧油調料有限公司發布“關於禁止給社區團購平台供貨公司供貨通知”,稱收到多方投訴,社區團購平台出現嚴重低價現象,甚至個別產品遠低於出廠價,損害客戶利益。該公司提出“不管平台有沒有補貼,價格不得低於我司終端零售價”等要求。

  記者12月16日撥通了華海順達董事長錢清華的電話,他回應稱:“團購平台通過補貼實現低價銷售,這樣會影響到商超等渠道,造成市場價格混亂。”

  蔬菜基地也感受到了壓力。肖書娟是一家大型農業合作社的經理,疫情期間,合作社的菜就曾以社區團購的形式送往大興區的30個社區。“如果互聯網巨頭要做社區團購,對我們的衝擊肯定很大。”肖書娟說,合作社自種的菜,價格能抵擋互聯網巨頭的衝擊,但需要從外地進貨的菜,就沒有競爭力了。

  肖書娟並不考慮在未來成為互聯網巨頭的供貨商。她提到對於供貨“賬期”的擔憂,“現在常見的形式是45天對賬,60天結款,也就是供應商需要等到60天後,才能拿到前45天賣出的貨款。”所以,她透露合作社正在全力重啟與社區的合作,“如果我們自己有銷售渠道,何必要看別人的臉色呢?”

  與肖書娟類似,老姚是北京一家蔬菜基地的老闆,他的蔬菜大部分都供給了商超,其中也有互聯網巨頭旗下的商超,他自己甚至還有網店。

  即便與互聯網密切合作,老姚對巨頭們進軍社區團購,依然保持謹慎的態度。“我沒覺得巨頭們真的是想做生鮮生意。”他說,資本投入、巨額補貼、低價賣菜,基本是不可能掙錢的,“目的其實就是流量,是搶佔市場,謀求以新概念上市,最終是金融遊戲。”

  與老姚合作的下游實體店,已經出現了禁不起互聯網衝擊而倒閉的例子。老姚也與各類下游渠道約定了價格,“我不允許互聯網平台超低價銷售,最低不能低於我的成本價。不然對下游市場衝擊太厲害,相當於自殺。”

  風險

  壟斷的代價該由誰承受?

  互聯網經濟專家劉興亮認為,競爭應交給市場,讓消費者去選擇,“即便這些巨頭未來形成很大市場佔有率,蔬菜的價格開始離譜了,消費者可以重新選擇傳統渠道。”

  但作為從業者,老姚有自己的擔心。“我自己有網店,也給互聯網平台供貨,但是這幾年下來,我的整體收益其實都沒增長。”老姚覺得,就像購物、打車、外賣、共享單車等“前車之鑒”一樣,最後收益都被平台拿走。供貨商收益微薄,消費者嘗到的優惠越來越少,“這大概就是壟斷的代價”。

  老姚強調,蔬菜生意利潤低,“上市、融資、掙熱錢,這是人家的思路”。他回想起實體業面對電商的一次次衝擊,“我們從一開始就要合法納稅,要達到消防、衛生、食品安全等要求。而電商初期管理是寬鬆的,這種競爭並不公平。”

  他擔心,社區生鮮和團購也有潛在的風險,在競爭初期,互聯網平台利用巨資,對傳統實體店形成優勢,“等消費者發現,生鮮行業被壟斷,優惠力度不大了,想再回頭找實體店,也許家門口的小店已經關門了。”

  本報記者 孫毅 莫凡 文並攝

【編輯:房家梁】 網站內容來源http://www.chinanews.com/【其他文章推薦】

※十大微商人氣排行榜商品,麼尚頭髮保養品推薦,限時索取試用!

※報好康!頭髮護理產品試用體驗組,限時索取中~

新竹殯葬業與禮儀公司有何區別?

住宅用火災警報器裝對了嗎?

※買熱水器前,教你挑選瓦斯熱水器的公升數?

※最即時的今日金價查詢!

的佛號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