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我們的征途是載人登月!

  下一步,我們的征途是載人登月!

  ◎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

  “嫦娥五號任務中開展的月面起飛、軌道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都是未來載人返回的必要技術。”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艷華在17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通過這些技術驗證,也是為未來載人登月打基礎。”

  針對人們關心的中國載人登月規劃問題,吳艷華表示,中國載人航天當前的任務,是要完成地球軌道空間站的建設。按照目前中國政府初步意向,先搞關鍵技術攻關,等我國近地軌道的空間站建成,再規劃論證是不是要實施載人登月計劃。

  “中國政府的目的可能不同於當時美國載人登月。”吳艷華說,“當時美國和蘇聯搞太空競賽,是以‘誰先上’‘上得多’作為主要目的。我們搞載人登月,一定是服務於科研,服務於探索未知。”

  對於有媒體問“能不能搞載人登月旅遊”,吳艷華認為在技術上沒問題,關鍵是很貴。首先還是要以服務於探測、服務於科學為主。

  中國的載人登月或許為時尚遠,而“十四五”卻即將到來。發布會上,吳艷華對中國航天在“十四五”及未來一個時期將要實施的重大工程任務進行了介紹。

  探月工程:將論證月球科研站建設

  吳艷華說,嫦娥五號任務的成功實施,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中里程碑式的新跨越,標志著我國具備了地月往返的能力,實現了“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完美收官,為我國未來月球與行星探測奠定了堅實基礎。

  圍繞月球探測主題來說,我國基本規劃確定的任務是探月工程四期,總共包括四次任務。

  一是已經成功實施的嫦娥四號月球背面着陸巡視探測。

  第二次任務是嫦娥六號,我國將進一步優化論證工程目標和科學目標。比如說,是讓它從月球極區還是月球背面採樣返回,正在進一步論證。

  規劃當中還有嫦娥七號和八號任務。我國準備以此為契機,與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合作,共同論證初步建設月球科研站的基本能力,或者驗證核心技術。

  國家航天局新聞發言人許洪亮表示,未來嫦娥七號任務將對月球南極進行探測。俄羅斯也有一個叫做“月球-資源-1”探測計劃。在中俄兩國政府間合作機制下,雙方正準備在這方面開展相關合作。同時也歡迎其他國家與我們共同開展類似像國際月球科研站等合作。

  行星探測:三次任務正待審批

  吳艷華介紹,中國行星探測計劃第一個任務已經實施了,就是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今年7月23日在文昌成功發射。目前探測器狀態非常好,已累計飛行約3.7億公里,目前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里。按照預定計劃,天問一號將於2021年2月中旬到達火星,開始繞火探測;計劃5月中旬着陸火星開展巡視探測。

  此外還規劃了三次行星探測任務,包括一次小行星的探測和取樣,一次火星的採樣返回,還有一次木星系環繞探測和行星穿越探測。吳艷華說,目前任務規劃已基本明晰,有待國家審批。

  關於未來的星際探測,吳艷華表示:“我個人理解,主要是‘勘、建、用’三個字。”他解釋說,“勘”就是勘察月球和其他星球的環境,包括空間環境、地質環境及人類關注的各種輻射等,這是探索的最主要目的。

  “建”是要建設,形成一定的基礎設施能力。像嫦娥四號任務中的鵲橋衛星,就能提供持續不斷的月地測控通信能力。基礎設施能力還包括長期供水供電的能力等。

  “用”的目的主要關乎地外資源能不能供人類利用和開發。“我想世界各國應該是圍繞這麼一個目的開展星際探測活動。”吳艷華說。

  載人航天:2年完成11次發射

  按照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規劃,2021年和2022年是載人航天三期工程建設非常繁忙的時間。

  吳艷華介紹,我國計劃在2年時間里,完成空間站共計11次發射任務。包括空間站核心艙、2個試驗艙、4艘貨運飛船,以及4艘載人飛船。隨後將開展大量在軌科學實驗。

  重型運載火箭:肯定要發展

  航天人有句行話,“航天發展,運載先行”。運載火箭代表着進入空間的能力,頗受公眾關注。

  吳艷華介紹說,在已有的火箭,特別是“胖五”已經連續成功以後,我國下一步的打算包括:充分利用長征五號、六號、七號新一代運載火箭技術,完善我國無毒無污染新型火箭序列,進行重新整合,保證新一代運載火箭能夠形成序列化,滿足各種軌道、各種重量飛行器的發射任務。比如國家航天局日前宣布,長征八號運載火箭計劃於12月中下旬左右,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實施首飛任務。

  對於媒體非常關注的重型運載火箭,吳艷華表示:肯定要發展。“我們正在進行關鍵技術攻關和方案的迭代優化論證,待條件成熟,會報國家審批。”他說。

  應用衛星:廣泛為國民經濟各領域提供保障

  談及各類應用衛星,吳艷華表示,首先,北斗導航衛星已提供全球服務,要穩定運行好。其次,近年無論是國家任務還是商業航天任務,遙感衛星正在蓬勃發展,用途各種各樣。此外還有通信衛星,包括地球靜止軌道和低軌通信衛星。“以上三類衛星統稱為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要廣泛地為國民經濟各領域提供強大的支撐保障能力。”他說,“同時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還將為大眾生產生活提供更為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此外,還需要研製發射專用空間科學衛星,開展空間科學探測和研究。吳艷華透露,我國跟意大利已經成功合作過中意電磁衛星項目,目前雙方已簽署協議,準備接着開展電磁02星研製,目的是探測地震是否產生地球電磁信號異常,爭取為地震預測預報做出貢獻。

【編輯:田博群】 網站內容來源http://www.chinanews.com/【其他文章推薦】

※網友票選10款無矽靈洗髮乳,高CP值分享推薦

※要找桃園龜山附近的有實體門市經營的佛具店

板橋禮儀公司推薦優良特約廠商

住宅用火災警報器裝對了嗎?

飾金買賣即時牌價-黃金資訊站

※最即時的今日金價查詢!

的佛號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