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童同時染3種病毒!對抗呼吸道感染大魔王,公費疫苗資格再放寬

很多醫師都在提醒兒童「免疫負債」、慎防多重感染爆發,你注意到了嗎?小兒科醫師陳木榮最近在臉書分享,近日他在診間看病,病童媽媽帶著2歲孩子前幾天的住院診斷證明讓他參考,看著診斷證明,他驚訝地頓了一下,因為在這名2歲男童的身上,竟然同時驗出三種病毒,包含腺病毒、人類鼻病毒、以及副流感病毒!

陳木榮醫師解釋,男童感染的病毒其實都是兒科常見的病毒,但三種同時感染的情況卻很罕見。由於兒科醫師的診斷邏輯為「盡量用一個疾病解釋孩子的所有症狀」,診斷結果通常只會有一種病毒,三種病毒同時感染的機會很低。

兩年疾病空白期過去,兒童「免疫負債」尤須小心!

免疫負債到底是什麼?陳木榮醫師說明,在疫情之前,孩子第一次得到病毒時,可能出現發燒、不舒服,同時讓免疫系統有了抵抗力;一陣子後第二次、第三次再得到相同病毒,症狀就會越來越輕微,免疫力也因反覆感染而一直延續。

但是在過去疫情的兩年間,所有孩子身上常見的病毒都銷聲匿跡,孩子的免疫系統彷彿一張白紙,現在重新面對各種常見病毒時,就必須再度經歷各種症狀,尤其多重感染不同病毒,更會使症狀加重。而事實上,這種說法被稱為「免疫負債」。

免疫負債到底是怎麼來的?根據《聯合報》報導,台大醫院小兒部感染科呂俊毅醫師說明,由於新冠肺炎期間防疫措施完善,人體接觸到流感或其他病毒的機會變少,同樣也減少身體產生病毒免疫力的機會。在此狀況下,一旦接觸到病毒會變得更容易被感染,症狀也更明顯,甚至引發重症。兒童過敏氣喘免疫風濕科陳治宇醫師也在臉書呼籲,這2年間出生於疫情之中的寶寶尤須注意免疫負債,由於家長擔心嬰幼兒感染新冠肺炎,對孩子採取的防疫措施嚴密,但這反而剝奪幼兒免疫系統接受病毒、細菌攻擊的鍛鍊機會,使得免疫力降低。

醫師:真正恐怖威脅兒童健康的「呼吸道感染症王者」是流感病毒!

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發布的流感速訊,近幾周內流感的病例數急遽上升,顯示流感病毒正越來越活躍。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醫師在粉絲團「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分析,流感疫情雖還未達大流行標準,但整體上升趨勢確立,尤其近日天氣已開始轉涼,估計11月下旬後,流感疫情很可能急劇上升。

謝宗學醫師也提到,最近兒科急診人滿為患,各種兒童呼吸道感染症大爆發,目前除了新冠肺炎外,黴漿菌、副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是造成兒童呼吸道疾病的前三名。不過他表示,「真正恐怖威脅兒童健康的呼吸道感染症王者是流感病毒!」從未接種流感疫苗或未曾感染過的孩子,一旦併發可能持續超高燒5至7天,還有機會引發肺炎、敗血症、腦炎、心肌炎等嚴重併發症。

簡單來說,抵抗力較弱的幼兒有可能面臨新冠、流感的雙病毒夾擊,使病情更加嚴重。他呼籲家長要盡快帶孩子接種流感疫苗,一旦爆發流感大流行,若兒童疫苗接種率不足,將造成比 Omicron 變異株更恐怖的殺傷力。更嚴重的是,目前兒童急重症醫療已開始緊繃,若確診兒童大幅增加,醫療系統有可能直接崩潰。

針對家長對新冠肺炎與流感疫苗常有的疑慮,謝宗學醫師也特別在臉書貼文回覆兩個常見問題:

Q1. 孩子接種完新冠肺炎疫苗多久可以接種流感疫苗?

兩種疫苗基本上都是不活化疫苗,可以同時接種,也可以相隔任何時間接種。在學理上,不管是疫苗效果或安全性都是可以接受的。

將兩者分開接種只是為了釐清兩種疫苗的副作用,若家長擔心,可以間隔7天以上再接種第二種;如果還是很擔心疫苗副作用,最保守的作法是間隔14天以上,因為新冠肺炎mRNA疫苗的心肌炎副作用,多發生接種後14天內。

Q2. 新冠肺炎確診後,多久可以接種流感疫苗?

醫師建議,確診7天解除隔離後,若症狀明顯緩解且經醫師評估同意,即可接種流感疫苗。

公費流感疫苗打了沒?11/1資格再放寬

目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已展開公費流感疫苗施打計畫,第一階段於10月1日開始,包含醫事人員、65歲以上長者、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在內的第十一類對象,爸爸媽媽已經可以替家中幼兒預約接種;第二階段也已於11月1日開始,對象為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

指揮中心也呼籲符合資格的民眾盡速預約接種,趁流感疫情尚處低點時先預防,維持良好的衛生習慣,並要特別防範流感及COVID-19疫情的雙重衝擊。民眾可以選擇同時接種新冠疫苗以及流感疫苗,不過建議選擇不同部位施打。

  • 11月1日(二)起開放第2階段施打,對象為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第1階段族群仍可持續接種。
  • 施打前須先由醫師評估,確認身體狀況、是否有禁忌症、是否曾經發生疫苗嚴重不良反應等,再決定能否接種;若為過敏體質應事先告知醫師。
  • 曾經感染Covid-19者,若已結束居隔/居檢/加強自主健康管理/自主健康管理/自主防疫且已痊癒,無其他Covid-19疑似症狀,又無其他接種禁忌,就能接種流感疫苗。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來源鏈接:https://www.edh.tw/article/32346